一个充满乐趣的汉服爱好者论坛!

荟聚优秀汉服设计师及其作品
#98
楚艳.jpg
楚艳.jpg (65.75 KiB) 查看 289 次
楚艳,中国首批服装设计学博士,现任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院长,主持北京服装学院“中国概念服装创新设计”等项目20余项,创建民族服饰品牌“楚和听香”。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设计师大赛一等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等荣誉。主持了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项国家重大活动的服装设计工作。
楚艳2.jpg
楚艳2.jpg (125.39 KiB) 查看 285 次
● 服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传统服饰的基因不仅是服装的某种具体式样、色彩、面料等视觉符号化的东西,同时也是某种审美精神、文化气质


● 通过服装这一载体,将中国色、中国形、中国纹,用丰富的手法和设计语言表现出来,向世界展示东方气韵与中华之美


● 一件服饰,可以激活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激活对深埋在我们基因当中的中国美的认知

川观新闻记者 王国平 摄影 吴枫



6月7日,北京。“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启幕。其中,楚艳团队带来的“觉色敦煌”植物染套装,以现代、简约的时尚设计手法重新诠释着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唐代服饰美学。


6月15日,深圳。“唐服艺术大秀”璀璨上演,壁画与陶俑中的唐风美人“来到”现场。这场“大秀”由楚艳领衔打造,精心复原了一系列唐风服饰,重现的盛唐衣冠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魅力和时代活力。


一北一南两场活动,是楚艳在服装设计领域工作的一个缩影:一方面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服饰染、织、绣等古老手工技艺的挖掘和整理,复原中国古代经典服饰;同时,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营养,进行创新设计。
楚艳3.jpg
楚艳3.jpg (48.52 KiB) 查看 285 次

受访者供图

接受四川日报全媒体“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记者专访时,楚艳身穿她自己的原创服装,得体大方的设计、温润内敛的色彩,与身后源于宋代的青绿背景相得益彰。“从业20多年来,我们一直有个梦想,就是通过服装这一载体,将中国色、中国形、中国纹,用丰富的手法和设计语言表现出来,向世界展示东方气韵与中华之美。”楚艳说,这既是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传承,也是我们对于当下文化的创新与表达。

进入传统服装设计领域

谈起对于传统服饰的兴趣,楚艳将之归结于从小在心中种下的一颗“种子”。



1975年,楚艳出生于西安。作为一座千年古都,西安有太多“包括中国传统美学在内的历史遗迹”。楚艳自小就穿梭在碑林、大小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古迹和文化机构之间,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浸染。楚艳说,那时候还小,对历史、文化其实知之甚少,但她觉得那些古迹、文物很美,让她流连忘返。她也常常背上画板对着博物馆里的瓷器、人俑服饰画速写。“古人是如何制作出这么美的东西?”楚艳边画边想。12岁时,因为翻阅一本时装杂志,让楚艳有了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的梦想。这个梦想一直伴随着她成长,1993年,她考入北京服装学院。后来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李克瑜教授。李克瑜是中国著名舞台美术设计师,也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的大师。“李老师经常说,一定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一定要创新中式服装设计!”楚艳深得导师真传,其服装设计也因此被深深地打上了新中式的烙印。
楚艳4.jpg
楚艳4.jpg (54.13 KiB) 查看 285 次

楚艳向川观新闻记者介绍作品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第三届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主题名为“雅致中华”。那一年,楚艳就读研究生二年级,她以一件独立设计、制作的中国风格时装参赛,获得时装设计一等奖。



这次获奖坚定了楚艳对于事业方向的选择。2011年,楚艳创立了自己的原创服装品牌“楚和听香”,并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创立品牌的初衷是传承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和美学精神,通过创新的方式传递中国式的优雅、恬淡与从容。”楚艳说。从2011年开始,“楚和听香”每年一个主题,先后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举行了听香、觉色、天物、如蓝、寻迹、观唐、开元等多场时装发布会,成为中国传统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的代表品牌。

中国首位服装设计学女博士

楚艳在服装设计界逐渐崭露头角时,接到了母校关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报考邀请。“我当时已经工作很多年了,是否还需要再读一个博士?另外,考试的压力,其实也是个不小的挑战。”楚艳坦言,最初对于读博是有一些疑虑的。最后还是时任北京服装学院院长的刘元风教授说服了她。



“刘老师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设计实践,是时候该好好梳理一下,从理论层面上系统总结设计经验。”楚艳说,老师的话打动了她,“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确实需要时间沉淀一下,需要对中国美学、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对设计思路、创新表达也需要更新的思考。”
楚艳5.jpg
楚艳5.jpg (74.35 KiB) 查看 285 次

楚艳接受川观新闻记者采访

考博成功后,楚艳主攻中国传统服饰设计创新研究方向。简单来说,就是从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学、社会学、物质文化史等角度出发,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探索传统服饰文化如何与当代时尚设计相结合、与当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由此赋予传统服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经过近4年的学习,2017年3月10日,中国首批以服装创新设计模式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北京服装学院首届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暨设计作品发布会举行。


楚艳说,之前服装领域的博士基本是研究服装史论的,而服装设计博士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答辩除常规的博士论文外,还要对基于博士论文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判。


楚艳的论文题目为《唐代服饰红色的复原探索及设计创新》,设计作品以“千年之约”为主题,从唐代服饰中发掘灵感,展现大唐服饰色彩美学。其中6套为复原的敦煌唐代女性服饰,使用传统染、织、绣等手工技艺,再现盛唐时中国传统服饰风貌。延伸设计的24套创新作品,以敦煌唐代艺术元素为主题,以楚艳研究的唐代传统红色体系为主,提炼唐代艺术元素,使之创新应用在现代服饰设计中。


楚艳的论文和作品受到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赞扬,她也因此成为中国首位服装设计学女博士。


“跨学科的研究和学习,让我具有了更加坚实的服饰文化理论基础和宽阔的学术视野,对我日后从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传播和设计创新等相关工作,都大有裨益。”楚艳说。

展现东方气韵与中华之美

深耕中国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楚艳还多次承担国家重大活动的服装设计工作。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水立方举行的欢迎晚宴上,APEC领导人身着的中式服装,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广泛认同。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楚艳主持了此次APEC领导人服装设计及制作。楚艳回忆,此次APEC领导人服装,不同于往届大多仅在大合影时临时穿着,而是作为欢迎晚宴这一国家重大礼仪场合上的“礼服”,更具功能性,规格很高。因此如何通过服装,向世界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大国形象,成为楚艳首要思考的问题。


从2013年12月底接到APEC服装设计邀请,一直到2014年3月第一轮提交设计款式图,这期间楚艳在设计草图层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验。“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整理,然后做创新设计,尝试将几千年中国服饰特征融会贯通。”楚艳说,在最终定型的设计中,大胆使用对开襟等创新中式服装元素。不仅款式,在色彩、纹样、工艺、面料等服装设计和制作的各个环节,都运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与西服严冷方正的结构相比,这款服装更能体现中国文化中温润、儒雅、包容的大国风范。”
楚艳.jpg
楚艳.jpg (65.75 KiB) 查看 289 次
楚艳接受川观新闻记者采访

之后,楚艳又继续深入梳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基因,并对之进行有机整合。先后完成2018年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表演服装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颁奖礼仪服装设计。在2019年央视《国家宝藏》的“观唐”秀,楚艳作为“国宝守护人”,艺术再现了唐代服饰的色彩之美、气象之美,掀起延绵至今的唐风文化和审美热潮。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楚艳领衔开幕式“国风雅韵”篇服装设计又一次惊艳世界。在楚艳看来,杭州是一座浸润着宋代美学的文化名城,因此“国风雅韵”篇要表现出中国宋代的风雅生活和诗意山水。“这里既有‘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的生活场景,也有穿着具有宋韵美学服装的演员。”楚艳说,“我们并没有复刻某一个宋代的真实场景或服饰,而是将清雅宋韵融入其中,让大家感受到一种中国美学意境。”



如今,在北京服装学院,楚艳还负责教授“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和“女装产品的综合设计”两门专业课。课堂上,楚艳告诉学生,一定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学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如此才能“知来处,明去处”。





服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



把传统服饰的根和魂找回来

记者:传统服饰承载了怎样的中华文化?


楚艳: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在特定地域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具有可继承性和可辨识性的基本信息模式,它反映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传统服饰的基因不仅是服装的某种具体式样、色彩、面料等视觉符号化的东西,同时也是某种审美精神、文化气质。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都说明,服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礼仪上,服饰也是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记者: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新重视服饰文化?


楚艳:从历史上看,服饰的演变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是高度匹配的。中华文化走到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服饰的美,也就是藏在这些美好和感动背后的、几千年来古人的智慧与优雅,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遗失的自豪与自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中国发明的丝绸,不仅对中华服饰,更对全世界人类生活方式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中国人已经穿上丝绸的时候,欧洲人穿的还是麻、羊毛之类质地比较粗糙的制品。我们说中国色为什么这么了不起?是因为我们发明了丝绸这样一种能够染出世界上最漂亮颜色的织物。今天用化学染料可以合成各种不同的颜色,但是在千年前中国人用某种植物的花或者根茎、叶子,乃至某种矿物,就可以染出无数种漂亮的颜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丝绸这样一个介质。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此后,中国的丝绸沿着古老的交通道路传递到中亚、欧洲以及世界各地,“丝绸之路”由此诞生。


所以,当我们研究传统服饰的织物、纹样、色彩以及整体服装设计、穿搭方式等,就是深入研究中国古人是如何创造了如此辉煌绚烂的服饰文化历史,而这背后则是一个更加瑰丽的中华传统文化。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把传统服饰的根和魂找回来,重新唤醒这样一个记忆。

中国传统服饰的核心是审美价值观

记者:复原一件传统服饰,需要做哪些工作?



楚艳:在从事中国传统服饰美学的传承与创新设计过程中,中国古代经典服饰的复原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首先要有一些图像样本。我最初研究唐代服饰时,是对敦煌壁画上的女性服饰进行了大量的深入探索。一件传统服装的制作还涉及很多工艺,我从2011年起就一直致力于在中国传统服饰的染、织、绣等古老手工技艺中去挖掘和整理,对很多列入国家乃至世界非遗的手工项目都尝试做创新设计,如宋锦、漳缎、草木染、苏绣、京绣、缂丝、吴罗、夏布、盘扣等。以草木染为例,如今在中国服装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在2012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我们是首次在服装作品上应用多种植物染色工艺的品牌,这是我对中国色彩美学、染色技艺研究的开始。


同时,我们也和西安博物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文博机构进行合作,展开唐代人俑女性服饰的复原研究;和山东博物馆进行合作,进行明代服饰的一些复原研究。此外,一些出土的织物,让我们对实物又有了更直接的认识。依托唐代出土织物,我们和中国丝绸织造的非遗大师们一起进行研究,复原出唐锦工艺。


记者:溯源古代服饰,对于今天创新设计有什么样的意义?


楚艳:对传统服饰的复原过程,其实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中国传统服饰的一个核心是它的审美价值观,是它追求高于形的精神的一种审美理想。几千年中国服饰,无论是褒衣博带、深衣襦裙,还是立领盘扣、素衫禅衣,这些具象的服装造型、纹饰图案都仅是传统服饰的形式,而真正让这些形式千变万化的是这些表面形式背后的中国文化精神,既有如牡丹般的雍容大气,又有如梅花般的凌霜傲雪。假如今天我们不再能较深刻地理解这些服饰背后的思想、理念,只是简单地模仿传统服饰的一些表面式样,这种“继承传统”是很可怕的。所以还是要先回到根本,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去挖掘和整理,然后做创新设计。


尤其是服饰文化方面,作为设计师还是要深入学习如何使用我们精湛的传统织染绣工艺、缝纫工艺,了解图案寓意等,在这些的基础之上,更要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包括西方一些服装上的先进理念,比如结构设计、面料织造、高科技的特殊工艺等,创造出新的中国式样,再现今天中国人的文化底蕴。


复原古代服饰,不是要回到古代,不是一定要穿古人的衣服样式。之所以要下这么多功夫,一点点去挖掘、去整理,其实是为了去寻找古人对美的那份高级品位,也是希望由此找回属于中国的审美精神和文化自信。


我们传承的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因此,只有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学有一个深度的了解和认知,我们才能说可以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做一个有根有魂、属于这个时代的创新设计。

探索中国美在当下的创新设计

记者:您还担任北京服装学院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院长。这个研究院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楚艳:这个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或者说职能,是研究新时代中国美的新范式,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美的新特征、新趋势、新应用,助力民族品牌发展、品牌美学赋能。


回顾中国服装的历史,传承、交流、影响、创新一直在不断上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征,比如说唐朝的雍容华丽,宋代的简约优雅,明代的温润内敛。到了当代,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的时尚美学很长一段时间是在盲目追寻西方的时尚潮流。基于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及美学的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我们花了更多的力气去探索中国美在当下这个时代的创新设计。这个风格正在形成当中,我们非常想去思考和探讨。


因此,研究院里集合了北京服装学院多年的学术经验和积累,并积极整合更多政府和社会力量,通过对传统文化以及当下人们生活方式的生活美学研究,去思考如何开创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美。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的关于“新时代的中国外交礼仪服饰文化体系构建研究”,已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支持项目。


记者:在您的工作中,是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时装设计的?


楚艳:在寻找中国美和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表达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试图打破不同维度的次元壁,古代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东方与西方,因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该不拘泥于任何一个时代和地域,具体到有限的因素,比如说我们可以从形制、纹样、色彩上去寻找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基因的一种中国元素、中国符号,但是我们更需要从整个无限的文化精神、美学精神上,去寻找并表达一种中国风貌、中国气度和中国气派。


比如2014年参与的APEC领导人的服装设计工作,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新气象新风范。2018年跟张艺谋导演合作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表演服装设计,则凝练了中国色彩的科技美学探索。


2023年,第19届亚运会杭州开幕式上“国风雅韵”篇的服装设计,也是一次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的集中释放,通过抽象的“宋韵”,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


“国风雅韵”主要分为“水墨入诗画”“烟雨染江南”“灯火耀古今”三个部分,整体的服装设计与开幕式表演以“水”为串联的要素相一致,与“潮起亚细亚”的主题相呼应,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与亚洲、世界的和谐交融,同时深度契合开幕式突出的“绿水青山”概念,凸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体育之美。开篇“水墨入诗画”,领舞演员身穿的“水天碧”长裙,灵感来源于江南钟灵毓秀的山水和色彩美学。裙体长长的拖尾,线条流畅而富有节奏感,恰似潮水的波浪和层峦叠嶂的起伏。上衣采取交领右衽的结构,收腰、束身、开领,在展现中式内敛韵味的同时,也传递着舞者的优雅柔美。裙体中还点缀有3D复合工艺制作的亭台楼阁和树木纹样,将杭州的山水草木、亭台楼阁巧蕴其中,形成层叠立体的宋韵山水绝美意象。“烟雨染江南”章节,则集中表现了“宋韵”中的每种雅致生活方式。这部分人物的服装设计,我们深入挖掘了宋画作品的元素,并从宋代的诗词作品中汲取宋韵文化美学元素,进行传承和创新设计。


“灯火耀古今”章节,通过丝绸、瓷器、茶以及香、印、伞、扇等民间生活与贸易往来中的人物和场景,展示了宋代杭州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意趣。

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服饰文化之美

记者:当前包括汉服、马面裙等在内的“国潮”“新中式”服饰深受年轻人喜爱,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楚艳: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现在流行一个词叫“血脉觉醒”,这背后就是当下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与重新评价。原来穿上我们的传统服饰可以这么美、这么自豪,是可以炫耀的。或者说,只要穿上这些服饰,几乎立刻就可以和我们的文化基因、文化血脉建立连接。


从20多年前一些早期汉服倡导者的推动,到今天传统服饰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离不开媒体、设计师的参与。一件服饰,可以激活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激活对深埋在我们基因当中的中国美的认知,我觉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不管是唐装、华服、汉服、“国潮”、“国风”还是“新中式”,希望这些能够更多进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只有进入日常生活中,文化才具有生命力。


记者:服装设计师应该如何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设计出更契合年轻人审美的“新中式”服装?


楚艳:这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还是要准确还原,要搞清楚中国传统服饰的美到底是什么,能够解读出中国古人的美到底是什么,同时加入创新设计。“新中式”也好,“国潮”也好,绝不是几个简单符号和元素的拼贴,而是要明白这股潮流究竟从何而来,去往何处。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婚礼上选择传统中式礼服,这种以红色为主的礼服,都是中国传统服饰礼仪和美学的当代传承。


现在年轻人对此很热情,要善用这份热情。服装设计师的工作就是要做好过去与现在的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兼容,让更多的年轻人领略到传统服饰文化之美。











“对文化最好的传承应该是超越它”


“从服装的角度看,您最想穿越到哪个时代?”采访最后,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楚艳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唐朝。”


“为何偏爱唐朝?”楚艳说,不仅仅因为她是西安人,从小对大唐有着天然亲近感,更重要的是,千年前的唐朝,为今天我们的文化自信、美学的复兴,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盛唐时期,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地的文明进行过一次大的交流、交汇,反映在服饰上也是,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服饰文化都跟我们大唐服饰进行了融合和碰撞,因而才有了大唐气象。”楚艳说,同时唐代产生了强大的文化感召力。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日本等国家的遣唐使自东方而来,全面学习借鉴中华文明,特别对服饰、诗赋、书法、围棋等大唐文化的模仿吸收,已经深入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一件件衣服、一匹匹丝绸,沿着丝绸之路,不断向西,见证贸易往来的繁盛。“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的这句诗,正是唐朝时期中外文明交流的真实写照。为了研究唐代服饰,楚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丝绸之路上敦煌服饰文化的研究工作。在她看来,敦煌位于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敦煌壁画精美奇妙的构思设计,各具特色的服饰款式,丰富绚丽的色彩图案,也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服饰艺术发展变化的轨迹。


在楚艳眼中,中国文化和美学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它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这也正是中国文化、中国大美可以穿透古今、融通东西的一种魅力与能量。“我想对文化最好的传承应该是超越它,可是到底如何超越?其实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思考和探索。”楚艳说,她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设计,让更多年轻人领略到中国服饰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美学理念。